文章详情
呼气注意檀中穴,导致他呼吸发涩、痰多
作者:    发布于:2023-07-08 17:44:34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某网友去年得了一场大病,出院之后为了恢复身体健康,就从书上和网上看李少波写的真气运行法的书,呼气注意心窝部,躺着睡觉前没练几次,也没感觉。又听一个老师说,是呼气注意膻中穴,气往膻中穴送。睡前躺着练了一周到半个月就有感觉到膻中穴了。但是大概半个月,半夜睡醒后,感觉心窝部(胸剑联合部)呼吸不畅,有发涩的不畅感,第二天,艾灸一下内关穴,感觉一口气从膻中穴部位下去了。不知道是不是练这个引起呼吸发涩的事,就练了试了试,不仅胸骨剑联合部憋闷,连巨阙穴部也憋闷。感觉就是气堵着走不下去,就不练了。当时他不知这是什么原因,就去找中医针灸和吃中药,也见效,他说肝郁气滞,但不吃药就感觉呼吸发涩。之后偶然愿意吐痰,愿意打很深的嗝,不是肺痰,感觉是胃里的痰,吐痰后呼吸就不发涩了,打嗝后也舒服,弄懂了呼吸发涩是胃有痰的原因。然后他就每天睡前艾灸中脘穴,逐渐也就感觉没痰了,呼吸就不发涩了,就这样连续艾灸了两个月。但是只要一段时间不艾灸,就感觉心窝部呼吸略发涩,就知道是胸膈和胃上部有痰了。

所以他向我求救咨询帮助,并问我如下的问题:

第一,这是练错了,气聚到胸膈胃上部,导致有痰吗?

第二,也就练了有意无意的练了半个月,气就会一直不散吗?

第三,不管有没有痰,只要腹式深呼吸时,就感觉深吸气时费劲、发涩。

第四,那两个月早晨站着空腹也练逆腹式呼吸,你说会导致食物都爱聚到胸膈部吗?他感觉关系不大,而且因为呼吸发涩的事是晚上睡醒后的事。这样能治吗?

然后又说,“我当时就是睡觉前躺着,有意无意练的。谁知道就这样了。这几个月我遭了很多罪,吃了很多药,我现在死了可以,但我妈妈陪我看病,照顾我,也跟我遭了很多罪。我对不起我妈妈,但是我想给我妈养老。”

又问,“和早晨站着练逆腹式呼吸没关系吗?我练了两个月逆腹式呼吸,早晨空腹站着练的,就是桶子功,前边几个就是逆腹式呼吸配合动作导引,吸气想着内气由小腹提到胸部中丹田,呼气,内气下沉。后边是按摩导引动作。一个动作练6到36遍,开始我从没练过逆腹式呼吸,一个动作练6遍逆腹式呼吸,练半个月一个月后想好的快,就一个动作练10多遍逆腹式呼吸。可能是练猛了,练几天后,有些胃和食道反流反酸水那样症状,但那时候也吃含五味子的汤药,我吃收敛的五味子就胃胀不舒服。我就停了练逆腹式呼吸了。汤药不吃了,就没有反流的症状了。一周后再练逆腹式呼吸,练的次数不敢练多了,也就那样早晨练着。一直练了两个月。到呼吸发涩这事时,我就啥也不敢练了。您说我这呼吸发涩的事就是练真气运行法导致的,对吗,和练逆腹式呼吸没关系吧。?”

他出了呼吸发涩这事以后,也闹不准是怎么回事,就是他自己乱猜了。问医生,他们也不懂。

其实,他这是非常典型的气功出偏。他是练错了真气运行法之后,呼吸才开始发涩的,练了错误的腹式呼吸功法之后,胃部才出现反流的。而这两个症状,在他没练功之前,从来没有的。

虽然他认为练习时间才半个月,比较短暂,不足以导致气功偏差,但实际上,有的人只练三五天就出偏了。气功出偏不在于练习者有没有练出气感,就算没有任何气,一样属于气功出偏。他自己也知道气聚在胸膈膜、胃上部去了。这的确是导致他不断产生痰的原因,因为中医常说,脾为生痰之源,由于他乱练,导致气机从脾胃处的巨阙穴逆行到檀中穴,并淤积、滞留在那里,因此他即使只练了半个月,这个气也会一辈子不散的堵在那里。檀中穴又是呼吸系统要经过的经络穴位,那么呼吸就一定受到影响,憋闷、呼吸发涩在所难免,而且是长期的。另外,错误的腹式呼吸练功方法,进一步加重了病情。

就算他艾灸中脘穴或者吃中药,能一时祛除痰,但无法解决气机淤堵的问题,这个问题不解决,就会不断的产生新的痰,呼吸发涩的问题会一直伴随他后半生。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另外一个出偏案例《自学真气运行法五天,气功出偏三十年》。

艾灸、针灸和吃药,在气功出偏的这种强大的气机面前,是软弱无力的,几乎是杯水车薪,不能产生足够的力量将淤滞的强大的气机归位的,这也是为什么中医也治不好气功偏差的一个根本原因,顶多只能勉强缓解症状,但治标不治本。

只有在科学的纠偏规律指导下,通过专业的纠偏方法,才能根治它。早纠偏,早受益;晚纠偏,多受几年罪而已,最终在年老时气血衰弱、症状会严重得生不如死的时候,还是不得不纠偏。欢迎大家参加气功纠偏,当面纠偏,网上纠偏,效果一样,都能彻底康复。

网站:www.guangzhouxuantong.com

微信:xuantong918